当前位置:悠悠书盟>创业几何> 第十一章 寻觅出路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十一章 寻觅出路

章节不对?章节无内容?换源看看: 阁笔趣
  2013年伊始,BAT恶魔们便大开杀戒,一路疯狂收购。众多互联网企业抓着监管空窗期搞出了五花八门的金融类产品,奠定了未来互联网支付和网络金融的格局。

  这一年,中国互联网和科技发展的盲点城市——千年老末——郑州也发生了些故事,只是没有那么光彩,期货、股票、借贷之类的诈骗公司数量之多令人发指!你到任意一栋写字楼就可能遇到这类公司,甚至有传言许多楼宇整栋都是诈骗公司。以至于几年后,以郑州为中心掀起了一大波金融诈骗案件狂潮。

  我就在这座魔幻的城市,切身感受了邪恶力量的歇斯底里。

  不过我更关注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,也从未追过一次风口。公司倒闭的那天,我从经三路的办公室离开后,径直跑回了家中,把公司倒闭并且准备重新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刚结婚不久的妻子。她没有直接回复我,只是有些哀怨又无奈地看着我,她知道这可能意味着刚刚开始的新生活马上又进入了苦难、绝望、煎熬的境地。

  这次,我选择原公司的一名合伙人做了搭档,业务方向很单纯——将照片做成定制品并获取营收,这是在倒闭前摸索出来的一个可以赚钱的方法。虽然算不上什么好项目,但至少可以活着,毕竟我们不是那位“给你一个亿,创业不成回来给我管理公司”的国民老公。

  我们将之前存留的客户的照片印刷成书籍之类的定制品,然后卖给他们。我在淘宝网上和实体店做了市场调研,这其实是个很古老的行业了,只是产品能够持续地推陈出新。抛掉设计环节和业务管理成本,每单毛利可以达到50%~100%。

  故事开始前,我们需要选定一个办公地方。为了让从老公司追随过来的员工上班方便,我决定将新公司设定在城市北部的一条主干道旁,那里有较多的廉价房源、便捷的交通,也便于后续增加的新职员生活方面的问题。

  不过,我又要举家迁搬迁到新办公室旁边了,这种犹如浮萍飘荡的生活给自己家人带来了很多麻烦。为了节省开支,我蹬着借来的三轮车,跑到很远的电脑售卖市场,挑选了一批组装电脑,然后与合伙人到郊区淘了些二手的桌椅板凳。

  在我们埋头于业务的时候,我发现国外有两家网站已经做的很棒,他们有强大的加工厂和产品矩阵,而且已经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。而我们只是通过淘宝店做toC方面的业务,这是一个普通的小本生意,很难有大的增长。

  我设想过通过组建淘宝店群或者上天猫商城来获得更多客源,但是那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。更要命的是定制品的设计成本,它严重地削减了订单利润,人工的投入还会带来管理成本,边际成本不减反增。

  不过更糟糕的是人事组织,由于业务增长缓慢,公司气氛并不十分乐观。陆续有员工提出离职的申请,很快我的合伙人也出现了思想方面的问题,他常常带着羞愧的表情又故作镇定地给我重复一句话:“嗯——我今天需要陪下女朋友。”然后拍拍屁股就从办公室消失了。

  我知道这种合伙人是不可能做出成绩了,我只能与他分道扬镳。很快,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公司拆分。我将这段时间一直帮助我的弟弟拉到了合伙人名单里。

  接下来该如何运营公司,我们商讨了许多天。我们爬到房顶,远眺着郑州少有的湛蓝色的天空,将所有想到的盈利方式和创业方向画到地上。我们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,首先,创业项目应该是基于互联网的,模式应该是简单的,可以沉淀成为平台级别的。

  结合对当前熟识的业务,我们认为未来的商品会变得多样化,随着居民消费升级需要,个性化和定制化将会成为主要趋势,目前市面上的定制类SPU还寥寥无几,但其近百亿的体量已完全支撑得起数家独角兽。如果我们能够提前五到十年朝着那个方向努力,或许是有机会的。我们可以开发一个基础的互联网软件,然后逐步丰富成服务大众的产品定制平台,这是一个比较轻的模式。

  那么,从产品销售、创意设计、订单管理、生产管理、发货和业务管理、客户回馈和售后这个业务流程来分析,市面上已经有比较丰富的销售平台和生产管理系统,虽然那些系统是基于上世纪发阴的流水线工业模式所开发的,但是尚可使用。创意和设计环节是亲身感受到的痛点,它决定了产品是否能够吸引到客户眼球,也严重影响到了产品的整体供应成本。或许我可以开发一个代替人工的定制设计系统,解决常见的图文设计,让客户只需拖、拉、拽就能搞定产品的基础设计。然后由第三方创作者导入无限优质创意,丰富设计的创意空间。至于定制的其他环节和盈利模式,可以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逐步探索。

  我们的产品在全网尚无竞品,所有的产品设计和编程思路都要原创,不过仅仅用了一周时间我就跑出了最简陋的demo,这我们最终决定全力以赴做下去。

  我们的分工比较简单,他负责运营和销售业务,而我则负责新平台的项目设计和开发。

  天气渐凉,秋雨潇潇,我时常会在傍晚的时候站外窗口,看着这破落又热闹的城中村发呆。这个独自开发的过程是比较煎熬的,虽然开始前,我也找到了一些做coder的朋友,不过鉴于平台的开发技术难度,没人愿意跟着我遭罪。看着在电脑前忙碌着旺旺上询盘的弟弟,我有些愧疚,我不应该让他也陷入这种绵长无期、又单调无聊的日子。

  我确实低估了项目的开发难度,后来多年的创业,我发现大家认同一个观点:做项目研发,预计的周期应该乘上三才是最接近实际结果的。不过我很清楚,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过的不多,只有坚持才可能有所转机。

  下雪前,我们返回到了安阳老家的村子里,以减少开支。随着项目的推进,许多的交互细节和功能逐渐清晰起来,我不得不编写数十万行,甚至上百万行代码。更痛苦的是,我经常会因为一些看似平淡无奇、但又无法撇开的小功能的算法而发愁,即便是翻墙到了国外,也找不到好的参考。

  偌大空旷的农村院子里,我披着棉袄和弟弟坐在太阳下研究几何函数的算法,他比我聪阴,总是最快推理出答案公式的,不过我们会一起开心的大呼大叫,然后他就继续去做单子去,我则飞快地将算法编码到项目里。。

  那年雪下的特别大,天特别的冷,我的第一个孩子在阴历正月十六出生了。项目主体已经完工,不过琐碎的工作还有很多,每天除了偶尔帮儿子换洗下尿布,我大部分时间还是马不停蹄的赶项目,所以从那时开始,我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爸爸。

  门前的大树抽了青涩的新枝丫,菜园子也布满了稚嫩的绿色,我喜欢狠狠地犟着鼻子,深深一口气,在“任督二脉”尚开时盯着visual studio界面疯狂code。

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