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悠悠书盟>非凡法医> 第150章 出手画骨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150章 出手画骨

章节不对?章节无内容?换源看看: 新八一中文
  最新网址:xs两人一走,董强倍感压力上身,也不管宋小慈如何想,自己紧忙检查颅骨,特别是几条颅缝的愈合情况,还有牙齿的磨损状态。

  然后又去看骨盆各个构件的结合部,还有四肢长骨干骺端的发育情况,甚至去找有没有增生的骨刺和籽骨。

  宋小慈在旁边只是默默观察,这人年龄一看就在二十五岁左右,不存在骨刺增生的问题,干骺端的发育二十五岁了,已经看不出所以然,并且骨化中心要么X光扫描,要么骨切片才能检查清楚,肉眼看个屁呀。

  真是病急乱投医,董强有些心慌慌。

  等到董强停止了检查,宋小慈将手掌按在死者的百会穴上方。

  很快,宋小慈识海接收到了信息:“发现魂印 1,吞噬。”

  再就没有其它的东西了,生活技能和经验都没有。

  宋小慈猜测,系统很可能要等到案件破获以后,才会兑现它之前说的奖励。

  好在黄天化去的时间比较长,起码过了三十分钟,另外两位教授以及董强的同事一起走了过来。

  黄天化见面就问董强:“关于年龄和死亡时间,你有结论吗?”

  当作这么多人的面,并且还有三位教授,他有些局促不安,强撑着开口道:

  “年龄我认为在23至28岁之间,死亡时间为2到3年。”这已是董强的能力极限了。

  黄天化没有立即发表意见,而是让其他人看看尸体再说。

  另外两位教授很负责,扒着尸体仔细瞧了一遍。

  其中一位教授看完,道:“死亡原因、致伤工具差不多都是一样的,年龄嘛有些棘手,死亡时间应该发生在黄秀英失踪之后,这样看来没有超过四年……”

  宋小慈有些好笑,教授们推断死亡时间不是从纯粹的专业角度出发,而是开始引用调查材料了。

  三名教授在一起讨论了一番,最后几个人基本同意董强的推算。

  大家正要分开离去,各忙各事,黄天化注意到了宋小慈,似乎想到了这两个问题还没有考核他。

  不由问了一句:“你对她的年龄和死亡时间有什么看法?”

  宋小慈一出口就是惊人的判断:

  “她死亡的时候,应该刚满25岁;死亡时间,应该是3年零6个月。”

  宋小慈的话音落地,所有人包括三名教授在内,全都面色一变,差点就抽搐上了。

  这年轻人谁呀,胆子也忒大了些,竟敢说出这么精确的数据。

  反观宋小慈,高高大大,站在那里泰然自若,信心满满的样子,又让人意识到,他并不是在吹大牛!

  良久,黄天化缓缓问出一句:“你有依据吗?”

  宋小慈没有给出肯定回答,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判断过程:“……”

  在他的论述里,涉及到法医人类学、法医病理学、气候环境学等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理论,让在场的人们为之耳目一新。

  这哪里是一位本科毕业生应该知晓的知识,就是国内的研究生、博士,甚至是在校的教授,恐怕也没有这么宽广的知识领域吧。

  等到他说完,黄光化想起了一件事,就是李岩松推荐的时候提了一句“小伙子说他会颅像复原术,到时您可以考考他”,便问道:

  “李岩松说你会颅像复原术,不知道师从何人呀?”黄光化知道,宋小慈所在的桐济医科大学并没有开展这项业务,只是在法医病理专业里面粗浅地提及了一些知识内容。

  宋小慈听他这样问,顿时不知如何回答,但他也不能不回答。

  便道:“我自己琢磨的。我这个不是传统的颅像复原技术,而是对其进行了改进,我称其为‘画骨’。”

  “画骨?”一群人面面相觑,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。

  黄天化也不懂,追问道:“具体怎么讲,能否示范一下?”

  宋小慈看了看周围,身上倒是有白纸和铅笔,这个是经常随身带的,只是没有画板支撑。

  “兄弟,借我记录夹一用。”宋小慈从记录员手里拿过夹子,从身上摸出一张白纸塞了进去。

  又如同变魔术似的,从身上摸出一根铅笔。

  如此环境,一手拿着夹子,一手操持铅笔,两眼凝视白骨化的面颅,开始画骨。

  沙沙沙。

  宋小慈动笔如飞,灵动的点线在纸上划过,仿佛如神笔一般,所过之处渐渐活了过来。

  额头、眼睛、鼻子……

  几个人的个子都没有他高,为了观看,只好蹲起脚尖,但他们还是被宋小慈的怪异复原术所打动,看得十分认真。

  更重要的是,他们压根都不相信什么所谓的“画骨”。

  原因很简单,颅像复原术本身就非常困难,从来没听说能够直接画出来,这个可是要多次倒模的,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,即使最快也要半个月以上。

  但随着白纸上灰色的人形逐渐成形,并且越来越呼之欲出的时候,这些人再也无法淡定了。

  “坐着画吧,你站的太高,我们看不清。”有人不知从哪里搬了一只高脚椅过来,给宋小慈垫屁股。

  宋小慈说了一声“谢谢”,开始对平面画进行光影处理,他要画出一幅立体效果的女性头像。

  半个小时之后,这幅画早已离开了宋小慈的手掌,被这些人一个个传递着观赏。

  立体铅画,整个人跟活了一样!

  长得并不差呀,那么她是谁,警察该如何找到她?

  “拿到图侦系统一比,就知道有没有这个人。”宋小慈轻轻提示了一句,他说的图侦系统,其实就是拿头像与公民身份信息库进行面部特征点比对。

  手机版的警务系统本来也有这项功能,但以目前的技术,通过头像识别确定身份信息有点慢,卡得要命。

  董强醒悟过来,立马拿手机拍了一张,通过钉钉传到了局里的技术研判中心。

  几个人围着宋小慈的铅画议论纷纷,不说别的,仅就这一手画功技术,就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。

  “这就是你说的颅像复原创新,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,如果效果不错的话,这都可以开山立派啦,任何一门成熟的技术只有推广才有意义。”黄天化很快就意识到了它的重要价值所在。

  宋小慈撇撇嘴,这东西除了自己拥有系统之外,谁能学得会呀。

  当然,这个话他不会说的,只是嘿嘿一笑,算是谦虚的回复。

  五分钟之后,研判中心传来消息。

  “董强啊,哈哈,你们运气太好了,一炮打中啊。这个女的是安南省怀英县人,名叫邢丽梅,现年25岁,警务通里面有她父母的报案信息,2007年8月1日建军节那天,三个人到雾市旅游走失了。”

  董强开了免提,几个人一听倍受鼓舞,为了确定这一消息的真实性,当场打开手机警务通,纷纷输入邢丽梅这个名字查询。

  很快信息全都蹦了出来,户籍地址与研判中心说的一模一样,根据她的身份证信息一算,失踪的时候刚满25岁没几天。

  并且按照2007年8月1日的失踪时间至今,时间为3年6月又13天。

  几个人一合计,我的天啦,宋小慈的推算这也太准了吧。

  相比较之下,董强估算的,乃至于几位教授判断的年龄和死亡时间,与宋小慈的一比较,高下立现。

  一个在天上,一个在地下。

  这如果这是真的,说出去岂不是笑掉大牙。

  那么,会不会有一种可能,宋小慈绘画功底是不错,只不过,恰好这起失踪案是他在警务通里看到的,便依葫芦画瓢,根据她的身份照片画了出来。

  几个人立马想到了这一点,同时也想到了另一个验证的方法:还有两具尸体呢,何不让他一并给验了。

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